短文网

短文/随笔/诗歌/散文/心情/作文/唐诗/宋词/故事/成语/日记/语录/哲理

隽秀文章妙手裁——读周小平散文集《聆听花开》有感

品读周小平的第一部散文集《聆听花开》,常常为其间饱含的真情所感动。《光阴里的步子》尤其感人。

文章不长,不足千字;人物不多,主要是母子二人;事件也很单纯,儿子陪着母亲散步。

文章以第一人称写就。开头写“我”接到三姐打来的电话,告诉母亲体检的结果:当时已86岁高龄的母亲除了有点冠心病和低血压以外,“其他指标均为良好”。这自然令人高兴。

接着文章回忆了发生在不久前的事情。在降温了的农历十月初二,三姐陪母亲散步,从回龙湾到滨江路,“走着走着,到我家来了,实在难得”,因为平常“一般我会去看望老人家”。有意无意之间,为下文的主体事件做了铺垫。

故事从午饭后开始。午饭后,母亲午休好了,“我就陪她出去走走,缓缓走过纪念标那长长的斜坡”。

是怎么走的呢?作者写道:“过人行道时,我紧紧攥着母亲那温暖的手,走在人行道最右端,护着老人家过马路”。这个细节,真是无微不至,令人感动。

接下来情节很自然地发展着:“本来是想去忠山公园走一走的,天阴下来,刮风了,似乎要下雨。母亲说:‘幺儿,不去了吧。’”

这一个转折,让散步的活动刚开头就要结束了。母亲的提议既合乎情理,也显出大度及对孩子的尊重。一声“幺儿”,一个“不去了吧”的征求意见式的语句,亲切,动听,浓浓的亲情让人难以拒绝。

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。作为儿子的“我”表现得更为体贴。“我点点头,建议道:‘去我工作的学校逛逛吧,您好久没去了。’”注意:“我”是先点点头,然后提出了新的建议。这先点点头,即是对母亲提议的尊重,更彰显出儿子的孝心;而这个新的建议则提到了母亲的心坎上,而且理由很充分:您好久没去了。显然,母亲是去过儿子工作的学校的,感情上既有需求也有必要。所以“母亲笑了。”一个“笑”字,包含着母亲的满足和自豪。

峰回路转,散步的故事出现了新的内容,引向了情感的进一步升华。

“我继续牵着母亲温暖的小手,爬坡上坎,一直牵着,就像我小时候,母亲用那暖和的手掌牵我的小手一样。”

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动容的场景!“我继续牵着母亲温暖的小手,爬坡上坎,一直牵着”,画面感十足的一个又一个的镜头,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。作者这时的直抒胸臆把情感的抒发推向一个高潮:“就像我小时候,母亲用那暖和的手掌牵我的小手一样。”这个联想将充满张力的幸福感洋溢在作者和读者们的心间,让读者们与作者传递的情感产生和谐共振。

接下来是母子之间的互动。“到了缀满花草的凤凰山,我依次给母亲介绍假山、花圃、汉白玉雕塑。”这里,作者并没有描写母亲对此的反映,而是飞来一笔“进得校门,她微笑着向值班室的两位保安师傅点头示意。”该省的笔墨一字不给,而这个“微笑”却记录下了老人家的谦和、从容、得体。这一笔,有画龙点睛之妙,让我们读到了老人家和美的精神境界。

母子之间的互动在继续着。“照了几张相后,我们在平坦、开阔的操场上边走边聊。母亲还立在‘教师风采栏’旁端详自己幺儿的照片,边轻声地念出关于我的介绍,并说道‘我读过几年老学的……’”

端详幺儿的照片、念出关于幺儿的介绍,这才是母亲浏览校园真正的目的。所以要声明“我在新路乡白杨坪读过几年老学的”,不过是个借口。老人家并没有要炫耀自己也识字的意思,而是巧妙地表达着对幺儿成就的肯定和自己的满足感。

所有的铺垫完成后,文章很自然地进入逻辑高潮:儿子对母亲的赞美。

文章写道:“我很久没有端详过自己的老母亲了。”于是来了一段浓墨重彩的肖像描写:“老人家戴一顶红色的绒帽,着一件青色的羽绒服,穿一双橙色的鞋,些许银丝从帽边钻出来,身子清瘦,头部仅超过我的肩膀一点。”

肖像描写并不是目的,作者的目的是要歌颂自己可亲可敬的母亲。所以作者避开了肖像描写中最重要的面部特征的描写,把笔触转向身边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——“香樟树”。

“校园里那几棵古朴的香樟树,虽然树皮干裂,爬满青色的苔藓,却依旧挺立在冬风里,细小的叶子在风中吟哦,树丫依旧敞开怀抱——那不正像一辈子哺育儿女、操持家务的母亲吗?悉心孝敬公婆、含辛茹苦养育四个孩子的我们的母亲。”

行文至此,我们看到的不是矮小苍老的妇人,而是形象高大的母亲。这个形象的转换,来得如此巧妙而自然,让我们对母亲的形象也油然而生敬意。

陪母亲散步的故事,到此结束。文章补了一句三姐对母亲的照片很满意,夸奖道:“小弟照得好哒”。对照相的事作了交待,保证了情节的完整性,对开头三姐的出现作了呼应,也是三姐对陪母亲散步这事客观的肯定。

陪母亲散步,一件平凡的小事。在周小平笔下写出了身材瘦小的母亲之高大形象,写出了“我”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发自内心的尊敬;写出了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,感人至深。

陪母亲散步,一件平凡的小事。在周小平笔下写出了起伏曲折,写出了母亲和“我”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。文章剪裁得当、层次分明、语言流畅且富有特色、前后呼应、结构完整,是一篇隽秀的美文。

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《文章》一诗中写道: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。”意思是说:文章本是不加人工,天然而成的,是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偶然间得到的。我觉得陆游这说法的关键在于“妙手”之“妙”。有了妙的本领、妙的操作,天成的文章才能“得”之。而且那偶然的“偶”也来得并不简单,可见“得之”亦并不易。

回到周小平的散文集《聆听花开》。除了《光阴里的步子》以外,《轿子顶游记》《冬游金佛山》等篇章写得也流畅感人。书中一些有特色的语言给人印象深刻。如《岁月的精华》一文中写到:“家风润物无声,恰如咸菜坛子,盐水不同,便泡出迥异的滋味。”

从《聆听花开》中读出,周小平的人生经历虽然并不曲折,但也是层叠多样,而且始终充盈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。这样的生活就是一座充满情趣的富矿,“天成”的隽秀文章就在其间。

重点是要把自己练成“妙手”,用“妙手”从中“得”出更多、更好的篇章来。让隽秀华章如泉涌、如马奔、如潮起、如霞飞,而我们这些读者则翘首以盼、聆听花开。

2024年11月22日

随机推荐:
台式电脑主板cpu套装 ddr2 27寸144hz显示器 不锈钢滤芯 连衣裙 夏季 长裙 电动外卖车 电动童车四轮汽车 短款针织马甲 宝宝发卡 小虫米子 白玉兰 女童半袖 胖大码女装 婴儿碗 少女心手机壳 连衣裙女连衣裙 榄橄油 鬼冢官方旗舰 纯棉卫衣 连帽 隔离乳 妆前乳 更多精选文章>>>

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
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/整理,本站纯公益性用途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